小区治理新解法:红光街道成立物业信义联合会
5月29日上午,郫都区红光街道物业信义联合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圆满召开。来自街道、社区、物业企业及行业专家的50余名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以“信义”为核心价值的基层治理创新平台诞生。不同于传统物业协会聚焦行业利益协调的定位,红光街道物业信义联合会以“重建信任、明晰权责、协同共治”为宗旨,通过制度化设计破解物业矛盾,构建“双向信义”治理新模式。

信义治理联合会:小区治理新平台
记者在成立大会上了解到,信义治理并非简单等同于财务公开、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模式,其核心在于构建“物业企业履职担责、业主主体归位、多方协同监督”的治理闭环。推动物业企业公开服务标准、财务收支及公共收益分配,同步培育业主公共意识,实现“企业服务可视化”与“业主义务显性化”双向发力。
联合会在运行中突出强调物业、业主权责对等,探索建立“服务承诺-履约监督-违约追责”链条。并引入社区、社会组织、行业专家、院委会、专业律师等组成“信义治理观察团”,形成“五方联动”的协商治理网络。

实践路径:从“管理”到“共治”的范式转型
在“信义共治·红光合鸣”经验分享环节,三观社区雅宾利小区案例揭示了治理逻辑的深刻变革:业主主体归位,通过“业委会学校”培育业主领导力,成立信义治理小组、志愿服务队等自组织,实现“业主事业主议”。
推动物业企业建立“三公开三上墙”制度(服务标准、财务收支、投诉渠道公开),试点“物业费使用双审计”(第三方审计+业主代表联审)。强化民主协商,形成“提议-协商-决策-执行-评议”全流程闭环,单小区年均解决民生问题12项,议事效率提升60%。

2025行动计划:构建信义治理生态系统
联合会秘书长发布年度计划,明确提质行动:
“信义赋能”提质行动:每季度开展2-3场专题交流,覆盖物业服务礼仪、应急事件处置、业主沟通技巧、矛盾纠纷化解等,首期课程主题为“物业矛盾纠纷化解全流程指南”。
“五方共治”提质行动:小区党支部牵头制定《小区管理公约》,每年开展物业服务质量“红黑榜”评选,对前 10% 的优质企业授予“信义物业”称号。深化“有话好好说”“书记面对面”等议事平台建设,年均收集居民建议超100条,推动10个以上民生项目落地实施。
随着联合会正式运行,红光街道将逐步形成“制度约束+信义浸润+学习赋能”的治理体系,为破解城市小区治理难题提供可复制的“信义方案”。大会结束时全场响起的掌声,不仅是对创新平台的期许,更是对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的坚定承诺。
【原创版权,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。联系电话028-86007235】